菜瓢谷 >> 飲食百科 >> 水產類 >> 正文

水產品存在哪些生物性危害

來源: 菜瓢谷 發(fā)布時間: 2014-07-04 18:38:19 瀏覽: 7198


    在通常情況下,水產品中存在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是細菌、病毒、寄生蟲帶來的三大危害。水產品中生物性危害導致的疾病占全部危害的80%左右。

1.細菌危害
    病菌細菌中的致病菌是水產品最常見的生物性危害。比如,夏季海產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帶菌率平均高達90%以上,以墨魚、海蟹為最高,其次是帶魚、大黃魚等。我國沿海地區(qū)每年7一9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高發(fā)期,所以在夏季海產品中經常帶有副溶血性弧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海產品被細菌污染后,細菌及其毒素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而且,由于細菌作用引起海產品腐敗變質,產生很多有毒物質,也會引起中毒。比如,巴魚等青皮紅肉魚類及海蟹等因細菌污染而變質,會引發(fā)過敏性組胺中毒。

2.病毒危害
    少數種類的病毒會引起與水產品有關的疾病,如甲型肝炎病毒、諾沃克病毒等。濾食性貝類會過濾大量的水,例如,一只牡蠣每天過濾的水量高達700-1000升,因此,這些貝類體內富集的病毒相當高。被記錄在世界病毒感染史冊上的1988年上海30萬人甲肝病大流行,就是因為感染者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又沒充分加熱的毛蚶而引起的。
    食用毛蚶為什么容易感染肝炎?這是因為毛蚶等蚶類生活在近海海域,而中國沿海城市和農村的居民以及在海上作業(yè)的人群,他們的糞便以及受污染的生活用水都直接、間接地排入海域,使海水含有一定量的甲肝病毒。生活在海水中的毛蚶,每只每天要過濾40-100升海水,從水中吸取氧氣和營養(yǎng)素。在此過程中,海水中的病毒被濃縮在它的鰓瓣里。
    因此,毛蚶體內的甲肝病毒比海水高數十倍甚至數千倍,病毒數量如此驚人,真可謂“藏毒要犯”,食用此類毛蚶后人感染肝炎的概率極大。因此,我國上海等城市禁止銷售毛蚶,可還有些人暗地銷售,更有人為了貪一時之快,對危險不以為然,大吃毛蚶,結果付出的是自己身體健康的代價。

3.寄生蟲危害
    寄生蟲在淡水和海水產品中都存在,我國以淡水產品中的寄生蟲感染為主。例如,進食處理不當的福壽螺可能感染廣州管圓線蟲。又如,華支睪吸蟲(即肝吸蟲)病就是吃了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而感染的,我國有些地區(qū)的感染率達40%以上。裂體吸蟲(即血吸蟲)也是以淡水螺和魚類為中間宿主,曾在我國造成流行感染疾病。海魚中的寄生蟲病等在我國不多見,因此在我國的水產品寄生蟲危害方面,海產品比淡水產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