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作用及食用注意

來源: 菜瓢谷 發(fā)布時間: 2013-04-16 17:37:25 瀏覽: 9368



【注解】
    巴豆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藥,其味辛性熱,有下瀉毒性。嘔吐、腹瀉、白細胞升高等是巴豆中毒的主要表現(xiàn)。

【化學性狀】
    巴豆仁中含巴豆油為40%~60%,有強烈的致瀉作用;另外,含巴豆毒素(一種毒性蛋白)、巴豆甙、精氨酸、賴氨酸、解酯酶、生物堿等。

【功效作用】
    巴豆辛熱,有大毒,屬于熱性瀉藥,可溫腸瀉積、逐水消脹、宿食積滯以及滌蕩腸胃中的沉寒痼冷。也常用于外療瘡瘍,破積解毒。此外,巴豆油對皮膚黏膜有刺激,內(nèi)服有峻瀉作用,有很強的殺蟲抗菌能力。

【忌食】
    巴豆不宜與野豬肉一起食用。野豬肉甘平無毒,能滋補肌膚,有益于五臟,烤熟能治療腸風瀉血,具有平補的性質(zhì),而巴豆辛熱峻瀉,與豬肉功用相悖。
    巴豆不宜與醬豉、冷水一起食用。醬豉咸寒冷利,冷水性寒涼,巴豆為大熱藥。服用巴豆治療疾病時,如果食用醬鼓,或者喝冷水,都往往會降低療效。巴豆的特性是得熱則助瀉,遇冷則瀉止。
    巴豆不宜與菰筍、蘆筍一起食用,菰筍即茭白,性味甘冷而滑。蘆筍,味甘微苦性冷。兩者皆性冷,而巴豆辛熱,所以不宜一同食用,否則會產(chǎn)生嚴重后果。

【文獻參考】
    《本草綱目》:“巴豆忌菰筍、蘆筍。”
    《本草綱目》:“巴豆忌醬豉、冷水。”
    《飲膳正要》:“有巴豆勿食蘆筍及野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