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飲食文化

來源: 菜瓢谷 發(fā)布時間: 2014-12-30 21:01:50 瀏覽: 6941


    滿族歷史悠久,周秦時的肅慎及后來的挹婁、勿吉、女真族都是滿族的先民。滿族人大部分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北京市。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城市中,工人和知識分子較多。滿族人過去以玉米、稗子、高粱米、小米、蕎麥為主食,現(xiàn)在以小麥、大米為主食,品種豐富。滿族面食品種繁多,制作精美,有“滿點漢菜”的說法。

    滿族主食的最大特點是粘、涼。滿族人好吃黏食和甜味食品,也喜歡食用米粥、米飯。小肉飯是滿族傳統(tǒng)主食揚子飯。用炒豬肉丁與高粱米燜制。再多放些水,就會做成鞋子粥。龍虎斗是用大米、小米、小豆合煮的飯。“斗”即“豆”諧音,大米、小米喻之龍、虎,故稱“龍虎斗”。

    滿族餑餑也是相當有名的,餑餑這個詞也是從滿族詞匯中延伸而來的。滿族餑餑除用麥面做的饅頭稱餑餑外,還有豆面餑餑、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是滿族日常主要食品。春天用滿族人黃米、小黃米加豆面做豆面餑餑,夏天用粘高粱面和小豆泥做蘇葉餑餑(外包蘇葉而得名),秋天用大、小黃米面、豆泥做粘糕餑餑,油煎或蘸糖吃,香甜可口。滿族的餑餑歷史悠久,清代即成為宮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

    另外,說起滿族別具風味的飲食文化,酸湯子也不能不提。滿族的酸湯子是用稍微發(fā)酵后玉米面團,用手和特制工具將其擠成筷子粗細的面條,葷炒、素炒或做湯面。略帶酸味,吃起來比較爽口。酸湯子是粗糧細作的的好辦法。

    東北大部分地區(qū)的滿族還有吃水飯的習慣,即在做好高梁米飯或玉米馇子飯后用清水過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時撈出,盛入碗內(nèi),清涼可口。這種吃法多在夏季。此外逢節(jié)慶日,滿族人都吃餃子,陰歷除夕年飯必吃手扒肉。滿式糕點獨具風味。如“薩其瑪”就是至今仍受人們歡迎的糕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