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飲食習俗

來源: 菜瓢谷 發(fā)布時間: 2014-12-07 11:37:34 瀏覽: 5606


    土家族大多居住在中國西南邊沿山區(qū),重崗復嶺,陡壁懸崖,山多田少。他們以務農為主,兼事漁獵和采集。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土家族取山所產,吃山所長,辦山風味,形成了頗富山地民族的飲食文化和風情。

    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閑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jié),早晨要加一頓“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jù)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谷豐登、吉祥如意之意。

    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谷飯最為常見。有時也吃豆飯,粑粑和團馓也是土家族季節(jié)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qū)一直被當成主食,現(xiàn)仍是一些地區(qū)入冬后的常備食品。

    喜好酸辣是土家民族飲食的一大特色,菜肴講究“酸、辣、香”三字,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見,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土家族平常愛把黃豆磨成漿,加入鮮青菜,當做佳肴。土家族人稱它為“合渣”,也有的地方叫它“懶豆腐”。還有一些地方的土家族人則喜歡做成豆花,調上野胡椒和鹽做“豆花飯”吃。土家族一年過三次年,六月是“小年”,十二月二十八是“趕年”,除夕是“勝利年”。其中的“趕年”有提前搶著過的含義,趕年的酒菜充滿“烽火硝煙”:糍粑上插滿梅枝松針,上掛紗布,表示“帳篷”;豬做“坨子肉”,菜做“雜合菜”,表示“緊迫”;坐席時大門一方不設位,以“觀察敵情”;一人在外執(zhí)梭標肅立,以示“時刻戒備”。

    土家族人過年過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愛打粑粑,再用木模子印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稱“印印兒粑粑”。拜年送粑粑、臘肉等禮品。每戶要打兩三擔粑粑,過年打的粑粑兒越多,越表示家中富有。土家人的食禁森嚴,平日忌諱將野死的雀鳥帶回家中;炊飯的火炕、三角架、鼎鍋都是“神物”,禁止任何人跨越和踐踏;過年這天沒吃東西前,不準哭泣、吵架、罵人和說犯忌的話。過年前一天忌殺生,停止到水井挑水,過年飯上甑后不許做活,吃年飯時不許用菜湯泡飯。